抖音账号能否作为遗产进行分割?
发布时间:2025-04-09

数字遗产法律属性解析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遗产的法律属性成为新型财产争议的核心议题。根据《民法典继承编》第127条,法律明确将网络财产、虚拟财产纳入民事权利客体范畴,但其具体权属界定仍存在模糊地带。从法理层面看,虚拟财产是否具备物权属性,需结合其形成过程、用户协议条款及实际经济价值综合判断。例如,抖音账号的运营投入(如内容创作、粉丝积累)可能形成具有经济利益的数字资产,但平台规则中关于账号“使用权归属”的条款往往限制其继承可能性。目前司法实践中,法院倾向于通过财产属性认定标准(如可支配性、可转让性、价值可量化性)评估数字遗产的可继承性,这为后续遗产分割机制的适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民法典继承编适用要点

民法典继承编第1122条明确将遗产范围界定为“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未直接列举数字遗产的具体类型。在司法实践中,虚拟财产能否纳入遗产范畴,需结合其是否具备经济价值、可支配性及合法性进行综合判断。值得注意的是,第127条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作出原则性规定,为虚拟财产继承提供了法律衔接基础。对于抖音账号这类兼具人格属性与财产价值的数字资产,法院通常需审查账号运营投入、商业变现能力及用户协议限制条款,以确定其是否属于可继承财产。当前争议焦点在于,平台服务协议中“账号使用权禁止转让”的格式条款,可能构成对法定继承权的实质性排除,亟待通过司法解释或个案裁量实现法律价值平衡。

虚拟财产价值认定标准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虚拟财产价值认定需从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与法律属性三重维度展开。根据民法典继承编第1122条,遗产需具备“合法财产”与“可继承性”特征,而抖音账号等虚拟资产的价值评估需突破传统财产衡量模式。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结合账号的粉丝基数商业变现能力内容原创性用户活跃度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例如,具有稳定广告收益或电商链接的账号,其经济价值可通过历史收益数据折现计算;而承载个人情感或家族记忆的账号,则可能参考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予以酌定。值得注意的是,平台服务协议中关于账号权属的条款,可能对虚拟财产继承权的实现构成实质性限制,这进一步凸显了法律认定标准与数字生态规则间的张力。

抖音账号继承路径探讨

现行《民法典继承编》第1122条将遗产范围扩展至“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利”,为虚拟财产继承提供了法律依据。实践中,抖音账号的继承需兼顾平台规则与法律程序:继承人需通过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取得继承权,并依据《民法典》第127条向平台提交身份证明、继承权证明等材料。然而,平台用户协议中关于账号“使用权禁止转让”的条款常成为继承障碍,此时需通过司法确权程序确认账号的财产价值属性。值得注意的是,账号内虚拟礼物、直播收益等可直接折算为货币的部分,其分割可参照传统遗产分割机制;而粉丝量、内容IP等无形价值,则需借助专业评估机构量化处理。该路径的实现既依赖立法与司法的协同推进,也要求平台建立标准化继承响应机制。

遗产分割司法实践难点

在涉及数字遗产分割的司法实践中,首要难题在于法律适用标准的模糊性。尽管《民法典继承编》将虚拟财产纳入继承范畴,但未明确界定抖音账号等社交平台资产的财产属性与分割规则。例如,账号的虚拟财产价值认定需综合粉丝量、商业变现能力、内容创作投入等多维度因素,但现行司法评估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同类案件判决差异显著。其次,身份验证与权属确认存在技术障碍,部分账号未完成实名认证或存在多人共管情形,继承人难以举证其与被继承人的关联性。此外,平台服务协议中关于账号“使用权禁止转让”的条款常与继承权形成冲突,法院需在合同自治与法定权益间寻求平衡,进一步增加了裁判复杂性。

数字资产争议解决机制

数字遗产的权益纠纷中,现行法律框架与数字资产特性间的适配性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虚拟财产继承争议,司法实践中通常采取“个案审查+类案参照”模式,通过《民法典》第1122条对“遗产范围”的开放性解释,结合账号实际使用场景、经济价值及用户协议条款进行综合判定。对于遗产分割机制的适用难点,部分法院尝试引入专业评估机构对账号粉丝量、商业变现能力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但评估标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此外,调解与仲裁作为非诉解决途径,因具备灵活性和保密性优势,逐渐成为平台方与继承人优先选择的争议处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互联网企业已开始探索“数字遗产托管”功能,通过预先授权或协议约定方式,为抖音账号等虚拟资产的权益流转提供技术支撑,但其法律效力仍需进一步明确。

新型遗产立法趋势前瞻

随着数字遗产纠纷的频发,全球立法机构正加速探索适应数字时代的财产权框架。我国《民法典》虽将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畴,但针对抖音账号等社交平台资产的权属认定、继承程序仍缺乏细化规则。从国际经验看,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已赋予用户数据可携权,日本则通过《数字遗产特别法》明确电子账户的继承顺位,这些实践为我国立法提供了参照方向。未来立法或将聚焦三个层面:一是建立数字资产分类确权体系,区分账号使用权与内容著作权;二是构建平台与继承人的协作机制,明确数据提取、价值评估的技术标准;三是引入区块链存证、智能合约等技术工具,实现遗产分割机制的程序透明化。值得注意的是,立法进程需平衡用户隐私保护与继承权益,同时推动互联网平台建立标准化虚拟财产继承操作指南,以弥合法律滞后性与技术发展间的鸿沟。

虚拟账号权益保护建议

针对虚拟账号的权益保护,需构建用户、平台与法律协同治理的框架。用户应主动完善数字遗产管理意识,通过民法典继承编允许的遗嘱、公证等方式明确账号处置意愿,并在平台设置中绑定实名信息或指定遗产联系人。平台方需建立数字资产托管机制,优化用户协议条款,对账号继承申请设置标准化流程,同时开发数据备份与权限转移功能。立法层面应加快细化虚拟财产继承规则,明确账号权属划分、价值评估方法及隐私保护边界,避免因数据删除或封禁引发权益纠纷。此外,建议推动建立第三方遗产分割调解机构,为涉及情感价值与商业价值交织的账号提供专业处置方案。

结论

随着数字遗产在财产形态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现行法律体系正面临技术革新与传统规则的深层碰撞。从《民法典继承编》的立法逻辑看,虚拟财产继承的合法性基础已初步确立,但抖音账号等社交平台资产的特殊性,使得遗产分割机制仍需突破账号人身属性与财产属性的边界难题。实践中,虚拟财产价值评估标准的模糊性、平台服务协议的排他性条款,以及数字资产权属证明的复杂性,构成了多重司法障碍。这一矛盾既要求司法机关在个案中探索利益平衡路径,也倒逼立法者对数字资产争议解决机制进行系统性重构。未来立法进程中,建立分层分类的虚拟财产确权规则、完善平台与继承人的协作框架,或将成为破解遗产分割困境的关键突破口。

上一篇:如果多人共同运营一个抖音账号,归属权如何划分?
徐律师 高级律师
擅长争议解决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深度法律服务,丰富的办案经验,团队累计服务超500家,诉讼标的额逾50亿元。
法律百科
主播违约 MCN合同 直播带货 网络侵权 平台责任 传媒版权 博主肖像权 账号归属 网络传播权 主播肖像权 直播打赏 平台监管
法律难题 专业解忧
回复及时,响应迅速
咨询即时响应,高效解决法律难题
专业服务,精准解决
资深律师团队,提供定制化法律方案
一对一服务,隐私保障
专属律师对接,严格保护用户隐私
立即咨询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